戒了游戏,你的孩子真的就“好”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某某某挺聪明的,就是因为玩游戏,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是“某某某天天玩游戏都不跟小朋友一起玩,越来越孤僻”。好像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而家长们开始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远离电子游戏,可是戒掉了游戏,孩子的问题真的就会消失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孩子的需要以及游戏能提供给孩子的需求说起。

    首先,电子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交流沟通的需要。
    关于沟通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游戏能够为孩子提供与他人(特别是同龄人)交流的素材,二是游戏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沉迷于单机类简单游戏的人数要远远少于大型的网络游戏,这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在网络游戏中,与我们互动的角色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有些在人际交往上有困难的孩子,可能会更热衷于这类游戏,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像在虚拟世界中那么顺畅地与人交流,而与人交流是人的根本需求之一。
    其次,电子游戏可以满足孩子被肯定的需要。
    在正面管教流行的年代,家长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肯定孩子是一个技术活,很多家长无法做到位,经常会出现心口不一的尴尬场面。而相对来说,游戏则真诚得多:做的好,就有金币奖励;做不好呢,金币就少一点。实在不行,你登录一下、签个到之类的,都能拿点小奖励。这是小进步小肯定,大进步大奖励;即时即刻、内外一致。比大多数家长能够坚持的都要长久得多。所以孩子更喜欢通过这样一个媒介物来满足自己被肯定的需要。

    第三,电子游戏为孩子纾解情绪压力提供了一个途径。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难免会承受生活带来的压力,健康的人会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置,在压力或负面情绪没有积攒爆发线之前就释放掉。在众多的解压方式中,电子游戏因为还具有有趣等因素可能会更甚一筹。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玩一些暴力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两点:第一,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暴力的;第二,我国的游戏审查制度一点不比电影审查制度差。因此,由品牌公司出品的大型游戏在暴力问题的顾虑上基本可以放心。

    第四,电子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体验胜任感的需要。
    在游戏中,游戏打得好可以升级,随着级数的增加,游戏难度也会增加。如果孩子的抗挫力不佳,按照一般的逻辑,当难度增加时,他就会见难而退。但事实上游戏难度的增加,并没有吓跑多少孩子。甚至见过不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怕失败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好地应对游戏难度的升级,继续想办法努力攻克难关。这是因为游戏能够满足孩子体验胜任感的需要,而胜任感与抗挫力可以说是互为镜像的。经常能够体验到自己具有胜任力的孩子,他的抗挫力通常都不赖。而在生活中我们却很难为孩子匹配到与他的能力相仿的活动,让他在感受到胜任的同时,逐渐成长。
以上我们列举了一些游戏能够提供给孩子的。

    也许,这时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按照你说的,游戏那么好,我就让孩子玩游戏好了。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实在是太差了,你要是不阻止他,他能玩一整天。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两只小猫,一只小猫每天定时定点有人为它投递食物。而另一只小猫却有时有东西吃有时没有东西吃。这时候,两只小猫同时开始接受完成一定任务后才能吃东西的训练,那么哪一只小猫能更快地完成训练呢?我猜,聪明的家长们一定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前一只小猫,因为确信每天都会有人按时给他食物,因此它一点也不担心会没有东西吃,它的安全感与自控力都要好于后一只小猫,因此它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而在安全感、信任感与自控力的关系方面,孩子也是一样的。
    当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有机会玩上电子游戏时,会担心没有机会再玩,每次都会很“贪婪”,所以一有机会玩,就绝对不会轻易放手。当时当孩子知道他每天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合理的时间段来玩游戏,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因为父母的心情好坏或者作业量的多少而受到影响,那么孩子就会更安心地去做其他事情,然后在游戏时更踏实地游戏,而不必一边玩一边地心吊胆,最后还觉得没有玩到。
 
    游戏能够提供给孩子那么多,满足到孩子那么多心智发展所需的情绪需求,却要承担那么多的“罪名”。学习不好,是因为游戏;不听话不努力,是因为游戏;亲子关系不好,是因为游戏.......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不一一列举了。还是回头来看,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遇上一些困难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罪责扣在“玩游戏”上。

    在这里我以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建议家长,当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不如退一步看看,是不是孩子的某些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足够的满足。
    如果游戏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那么游戏对孩子来说,就仅仅只是游戏。但如果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情感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基本满足,只能通过游戏来获得,那游戏对孩子来说就不仅仅是游戏了,而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形下,非要停掉孩子的游戏的话,那不单无异于堵住了孩子的成长之路,甚至有可能让孩子感觉生无可恋,基本上只能是适当其反。
    如上所述,游戏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大多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之外的缺失。请不要再把目光锁定在那个孩子又在玩游戏这件事上,请穿过游戏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这个真实的人。


 
作者介绍:单雪娇    苏州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资深心理咨询师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申请转载授权。



青春年少
上一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下一篇:自由玩耍为什么会让孩子更优秀

    •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嘉瑞巷18号
      金匙望湖大厦西面1号门
      623室
    • 咨询热线:0512-6593-4330

      180-1558-1230